“我们身处一个创新的城市,一个充满奇迹的年代,而这间皇家剧院带给诸位的手术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即将登场的是位优秀的年轻外科医生,一位因主刀过上千台手术并屡屡创下各项记录而声名远扬的年轻人,名副其实的医学先驱。
好了,无需过多的赞誉,现在请允许我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介绍,卡维·弗里德里希·海因斯教授!”
——本书又名《在战败国行医那些事儿》、《鉴定一下古早西医疗法》
从滚油烙铁走向微创ai,这是一本深耕外科医学发展史的半科普文
这种冷链运输与现代的不是一个概念,制冷复杂低效,安置和更换电源更是麻烦。不过钱花下去了,结果还是好的,至少能保证牡蛎的新鲜可口。
这就说明制冷水平已经能勉强达到卡维的要求,只要能搞定制冷环节,真空相对而言就简单多了。
哈格来实验室的当晚,卡维就在德·阿斯托格街8号,占地约18000平方英尺的豪宅沙龙里见到了拉斯洛。说来也是巧,这座宅邸的女主人正是刚从主宫医院外科出院的谢莉丝。
8号宅邸主要用来日常交友、沙龙、宴请宾客,隔壁的10号是她父母的住处,再往后的12号则是给了她的妹妹露思和妹夫,主宫医院首席医师奥古斯特。
她特地挑了拐角处的接待厅开办沙龙,因为这里有面向屋后花园和入口庭院的两扇大窗户,阳光充足。不过在她看来,这间接待厅还是太大了,宴请贵宾人数不够时会显得不够温馨。
前几天她还想请卡维来这里随访,看看手臂切口情况,只不过卡维根本没时间,最后还是兰德雷斯上的门。
现在卡维突然出现在大门口,让她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惊喜感:“卡维医生,您怎么来了?!”
还没等卡维回话,谢莉丝就把人请了进去。
随口介绍了几位贵宾后,她愈发激动,连手里的红酒都快拿不稳了。连忙找了个小桌子放下,一把挽住卡维的手臂把他拉去沙发上坐下:“我这几天都在找您,酒店、学校、医院都找过了,没人知道您在哪儿,我想送个邀请函让您来沙龙都没机会。”
说到这儿她眼前就浮现出了威尔士亲王笑眯眯直摇头的样子,之前不管怎么样都没办法从他嘴里套出卡维在哪儿,谢莉丝心里是又气又好笑。
卡维抵不住对方的热情,只得回道:“我这些天一直在做手术前的实验,之前兰德雷斯主任给我看过随访记录,你手臂恢复得不错,比德文克先生强多了。”
“德文克”
谢莉丝希望这个男人能好起来,就算不看在同一场爆炸受伤的“缘分”上,德文克的巧克力生意也有她娘家的一份投资,人垮了对谁都没好处。但她又不希望这个家伙好得太快,不然又得多一个炫耀骨头钢钉的家伙,抢了她的风头。
当然心里这么想,嘴上该有的关心是一点都不能少:“德文克先生现在怎么样了?腿好点了吗?”
“恢复得还行,在我的预期之内,不过离出院还有些日子。”
出于对女主人的礼貌,卡维有问必答,但眼睛里全是刚打过招呼的拉斯洛。拉斯洛也知道卡维急着找自己肯定有事,所以没一会儿就跟了过来给他解围:“卡维医生,今天怎么有雅兴来将军夫人的沙龙看画啊。”
原本卡维没有半点要看画的意思,可拉斯洛都这么说了,也不好意思拒绝。
反正人就在这里,逃是逃不掉的,今天肯定得搞定制冷设备:“是啊,实验遇到了些麻烦,就想出来放松放松。本来是想找拉斯洛先生好好聊聊的,没想到您在这里,我也就不请自来了。”
“你想聊什么?聊药厂生意吗?”拉斯洛早就知道卡维想要单干,特地问了他一句,然后笑着看向谢莉丝,“我和将军夫人倒是一直在谈生意。”
谢莉丝现在哪儿还有谈生意的想法,不断向众人猛夸卡维的同时,心里盘算着怎么将“卡维出现在沙龙”的这一幕所带来的利益无限放大。
整个巴黎能得到卡维赏光赴约的沙龙只有两处,梅拉妮和玛蒂尔德,都是上流社交圈的顶流。现在自己的沙龙成了第三处,顿时之前爆炸带来的伤痛和花费的数万法郎的阴霾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生意不急,先看画吧。”
谢莉丝给拉斯洛使了个眼色,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他帮忙,帮完忙生意自然好说:“卡维医生也是爱画之人啊,听说之前收了不少优秀的画作。您能来我这儿就已经让我沾了光,如果您能看中我这儿的画,那就更好了。”
卡维对中国之外的作品一直都很挑剔,尤其是泛滥成灾的油画。在他这里,画得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的名字。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他就会略过,很容易筛掉在当时有名的画作。
如果是平民身份,那就是没有眼光,没有艺术修养。可他现在是伯爵,是天才外科医生,那描述时选择“特立独行”更为贴切。
他熟悉的无非就是印象派那几位,不仅在现代足够有名,在这里也有过接触。但在1867年的巴黎,印象派并不招人待见。
谢莉丝开办的是比较传统的沙龙,不像梅拉妮那么的前卫和包容,也没有玛蒂尔德那么高规格,说白了就是没什么特色。一圈走下来,都是些卡维不认识的画家,自然也都是他看不上的作品。
难题给到了谢莉丝,好在一旁的拉斯洛足够机敏:“将军夫人,我记得卡维医生并不看重名气,欣赏的是那几位不被人看好的新锐画家,比如马奈、莫里索”
“对对对,想起来了!!!”谢莉丝也是反应够快,马上想到了藏在楼上画室的一幅画,“今天展览的都是现实主义画作,看来不合卡维医生的口味。”
“也不全是吧,我非常喜欢米勒先生的《晚钟》。”卡维环视四周,摇摇头,“可惜这里并没有能与之媲美的画作。”
听到这句话,谢莉丝彻底兴奋了起来,似乎积压在手里的两幅画终于有了去处。
...
“我们身处一个创新的城市,一个充满奇迹的年代,而这间皇家剧院带给诸位的手术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即将登场的是位优秀的年轻外科医生,一位因主刀过上千台手术并屡屡创下各项记录而声名远扬的年轻人,名副其实的医学先驱。
好了,无需过多的赞誉,现在请允许我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介绍,卡维·弗里德里希·海因斯教授!”
——本书又名《在战败国行医那些事儿》、《鉴定一下古早西医疗法》
从滚油烙铁走向微创ai,这是一本深耕外科医学发展史的半科普文
Copyright 2024 69shuba.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