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袁氏部署

2013-12-14
1916年时,情况已经明朗:上帝是站在大工厂和大军队一边的。军语辞典中的一个新词——“工业动员”把各交战国的工厂引向战争的无底洞,对农场实行监督、征收所得税、实行食物配给制。无数的弹药和军事装备从各种机器倾泻出来,然而再多也总是需要的。英国这位海上霸主,这个“靠大海生活达千年之久”的英国,如今也开始靠大陆生活了。1916年1月,它破天荒地采用了征兵制,投身于组建大规模的陆军。这是一个对这次战争以及对英国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决策。事实上它意味着作为世界大国的英国长期拥有的优势开始没落。这场战争在西线进入了大屠杀的消耗阶段。在东线,俄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宣告了两大过时的君主国覆灭的开始。贪婪的罗马尼亚参战了,在阳光下短暂地神气活现了一阵就屈服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海上交战——日德兰海战以不分胜负告结束,封锁的压力把同盟国周围的包围圈缩得更紧了。

在这一年,德国人很忙,在西线德国人在一月时用飞艇轰炸了巴黎、在二月发动了旨在让法国人流干血液的凡尔登战役、在四月又支持爱尔兰罗杰凯斯门特爵士发动反对英国的复活节起义、在七月进行了索姆河战役,期间双方都投入了从中国引进或者按照中国图纸生产的各种坦克。在东线,德国人不得不帮助奥匈军队抵御沙俄和罗马尼亚。

用后世历史教科书上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14年到1918年的五年时间,对欧洲人来说可能是黑暗的,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是光明的黄金五年。危机危机,欧洲的危就是中国的机,尤其是对于李默涵来说。

借助大量的外贸订单,商丘、徐州等地的工业园区里的企业全部都是满负荷运转,一车一车的物资运出去,一把一把的美金运进来。工业股票的分红象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就连思想最保守的地主老财都恨自己没多那些土地出来换购股票。除了工业园里的企业,民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些民族资本工业使用的机器不再是日本货,而是大量采用了由商丘工业园出产的国产机器。

工作量大了,招收的工人很快就通过实际操作从生手变成了熟手,好多中国人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老师傅董文海原来是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他看着轰轰作响的机器,也是一面搓手,一面傻笑,此刻,他心里也满是成就感。吃着东家的饭就应该给东家干着活,想起这一个月为了制这台纱机,那可是没少报废料子,光是切下的钢管和铁板的边角料都能装两大车,要是放在过去在机器局,那些管事的老爷和工头们早就曰娘草祖宗地开骂了。

可眼前这为穆经理不这样,这一个月造机子的材料不够了,立马就着人送来,大家伙每天加班的时候,特地让伙房开小灶。顿顿有肉不说,能喝二两的还给喝二两。除了好酒好肉,每人每晚还补贴加班费。

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成功地仿制除了德国海德堡织机,随后与纺织主机配套的开清棉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捻线机、摇纱机、小包机、中包机等都顺利诞生。

穆藕初还在全国各地的知名报纸上大做广告:

本公司以提倡国货,提高国货技艺为宗旨,振奋工商界人士的士气和信心。让所有人大批知道,一切国货的种类与品质的改良,以国货来代替洋货。中国欲富强,非发展工商业不为功,而发展工商业之第一步,又非提倡国货不足以起衰救作弊。穆某不才,希冀国人发扬爱国精神,购用国货,农工商各业要奋起增加生产能力,复足作竞进改良之导,希望大家能为国家增气,为国货增光。

欧洲的战争还为李默涵提供了大量的欧洲专家技工,其中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最多。他们大多是滞留在中国或者原本是在日本工作的,欧战爆发之后,留在中国的德国、奥匈专家技工都被李默涵搜罗过来。而在日本工作的德国和奥匈专家技工因为是帝国侨民,日子十分难过。虽然日本承诺他们会给予优待,但谁都不愿意过阶下囚的生活。

于是乎,李默涵通过周明顺的美国巨杉石油公司发布招工广告,然后整船整船的把这些专家技工运到中国来。除此之外,周明顺还更进一步,还大量招募为了躲避欧战而逃到美国来的欧洲技工。一时间,商丘、徐州大街上随处可见金发碧眼,高鼻子深眼窝的洋人。

在商丘东北角,有一大片刚刚平整出来的空地,在这篇空地上浸礼会捐建的协和医院也开始了建设。医院主体建筑由美国来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因为有教会背景,因此医院的主体建筑是带有哥特教堂风格的主楼。主楼两边是员工宿舍、食堂、专门的发电机房等附属设施。虽然大型的x光检查设备还没有到位,但是一些基本药物已经跟着先期到达的医疗队到了商丘。

商丘比不上上海、北京、天津、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作为一个内陆小城,民风总体偏向保守,因此对这家西式医院多少存在着一些抵触。尤其是西医的检查方式,比如用压舌片检查扁桃体,用听诊器在胸口按来按去。男的还好,女性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对于这样的身体接触一下子很难接受。

于是,李默涵率先垂范,带头领着自己的家眷去协和医院检查身体。然后是党卫军各级军官、政府官员。在后来,李默涵下令党卫军里的军医和医护兵都要到这家医院来学习。

有李默涵带头之后,外加这一时期的中医自己也不怎么争气,民间渐渐开始接受了西式医院。

……分割线……

另一方面,护国战争开始之后,袁世凯对蔡锷恨入骨髓,政事堂通令各部署,凡与蔡锷有关的人一律予以撤职,在各省中和蔡锷有关的人,也都撤职,在各省机关的云南籍职员以及是蔡锷的旧属都受到迫害。袁世凯又命湖南巡按使沈金鉴查抄蔡锷湖南原籍的财产。可是,蔡锷虽然名满天下,却穷无恒产,蔡锷的太夫人和妻子都已闻风躲了起来,只有一个兄弟是办木厂的,早已和蔡锷分了家。蔡锷本人只在杨度所办的华昌公司有点股份,于是就把这股份没收。

袁世凯一方面如此大张旗鼓,一方面又想用软化的手段走迂回的路线来缓和蔡,他找到蔡的老上司李经羲,因为蔡锷是李经羲一手提拔和最早赏识的人,袁世凯特别赏赐李经羲貂裘一袭,打算在局势许可时派李经羲赴云南宣慰,这简直是水中捞月的打算。

李经羲接受袁的貂裘后,曾有谢恩折:“上赐貂皮外套,光采非常,裁量恰合,举家惊宠,望阙感惶!”等语。

同时,袁世凯又把已经冷落许久的熊希龄找到北京来,熊希龄于5年1月16日抵京谒袁,袁留他共进午餐。熊希龄是蔡锷的好朋友,熊希龄任国务总理时,曾保举蔡锷为湖南都督。袁世凯想请熊希龄南下,去云南说服蔡锷“悔罪自投”,当可“不究既往”。

熊希龄到北京,表现得很麻木,当他抵京时有记者迎于车站外,问他对于国体问题的意见,他摸着脑袋说:“我来京之前,未有所闻,在路上看见筹安会的宣言,才知道有这回事,我对政情已隔离了许久,一切都不大清楚,因此对国体问题我毫无意见。”

记者又问他对于新宪法的态度如何?他说:“我不是律师,又没有学习法律,对此亦无意见。”这些话否认得离了谱,因为熊希龄忘了在逊清末年间随同五大臣出洋考察过宪政。那时他还是一位宪政专家呢。

熊希龄是湖南凤凰人,他组阁时,人称为凤凰内阁,所以他这次入京,被称为“有凤来仪”,是洪宪朝的祥瑞。然而凤凰有他打算,5年2月8日,他假口南下疏通,而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