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90.第90章 陈艺雪的头一次主动

90.第90章 陈艺雪的头一次主动

2024-09-10
第90章 陈艺雪的头一次主动

按照上级要求,本次实践活动仅面向77、78两届的学生,不接纳新生报名。

这主要是考虑到老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多,整体水平更高。

偏偏这位名叫许跃新的学生各项能力非常突出。

《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哪一部不是当前风靡大江南北的小说。

包括周临自己在内,都是这两本小说的读者。

更不用说,他还拿下了人民文学奖。

真是令人难以取舍。

一方面是硬性要求,一方面是出类拔萃的候选人……

周临左思右想,钢笔始终悬在空中难以落下。

到最后,他不禁思考起活动规定面向77届、78届两届学生的意义。

毫无疑问,这是为了保证参与学生的水平。

那么当一位79届学生的水平不亚于,甚至超过77、78两届中的许多学生时,究竟是该重实质,还是重形式?
毫无疑问,当然应该是实质优先。

否则,就会变成形式主义!
想到这,周临落下钢笔,在许跃新报名表的校方意见一栏上写下同意二字,签上自己的姓名。

……

几天后,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入选人员名单公布。

燕大的天之骄子们几乎全部聚宣传栏前,伸长脖子想看清自己有没有入选。

许跃新和506宿舍的舍友们被挤在人群中间,无法上前。

全宿舍都把希望寄托到许跃新和刘振云两个人身上,因为他俩个儿高。

“老刘,你看见我名字没有?”

陈健功向踮脚张望的刘振云问道。

“没,你问问老许,他个儿更高。”

“我也没看见。前边有个人站在宣传栏前边,头把名单挡住了。”

许跃新、刘振云接连摇头道。

陈健功一听急了,踮起脚朝前方大喊:“同学,劳驾让让,别挡着我们后面的。”

前边的人听到声音赶紧让开,许跃新和刘振云终于得以凭借身高优势,看清前方的名单。

“老许入了名单,老陈也在上边,我们都没入。”

刘振云回头和舍友们说道。

“老许入了?厉害啊。”

梁左惊讶地扶了扶眼镜,“不是说只要77、78届的吗?”

“估计是他特别优秀,被破格选入。”

刘振云猜测道。

许跃新此时特别高兴。

他不仅在名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还看到了陈巧巧。

当然,为照顾另外两位舍友情绪,他表现得还算克制。

“纯属运气好。”

许跃新谦逊道,“再来一次,也许选上的就不是我了。”

陈健功心领神会,他也不想引起另外两位舍友的失落。

“我请大家喝碗海米汤,季节更替,咱一块补一补。”

陈健功提议道。

他在几个人中年龄偏大,且有过文学发表经历,在许跃新过来前就是宿舍里的老大哥。

“好,今儿吃老陈的。”

刘振云欢呼响应道,“没限制几碗吧?”

“瞧把你美的。”

许跃新笑着在刘振云肩上拍一巴掌道,“你还想喝多少啊?”

“只要老陈舍得,我上不封顶。”

刘振云吹嘘道。

“行,你今儿敞开了喝,我看你到底能喝多少。”

陈健功当即表态道。

这年头的大学食堂普遍良心,以燕大为例,食堂用来装海米汤的碗是海外。

里边除去海米,还有紫菜、虾仁、以及油豆腐等佐菜。

陈健功和许跃新一样,不信刘振云能喝超过一碗。

到食堂后,一行人打饭买汤,陈健功替大家把汤钱全付了。

坐到位置上后,许跃新将一勺鲜美的海米汤送入口中,观看刘振云的发挥。

“呼噜呼噜……”

只见刘振云捧起海碗仰头痛喝,很快一碗汤就见了底,露出下边的海米、虾仁等配菜。

这些配菜加起来,也有个小半碗。刘振云手持筷子不断夹着,没多久菜也吃光了。

而许跃新等人还没吃到一半。

“牛,你真牛。”

陈健功竖起大拇指道,“你坐着,我再给你买一碗。”

“老刘你是真能吃啊。”

一向少言寡语的梁左都感叹道。

“能吃是福。”

许跃新表示道,“他能考到河南文科状元,没准就是因为大脑能得到充分补充。”

一群舍友们侃着大山,这时陈健功把第二碗海米汤端回桌上。

这次,刘振云依旧消灭得很快。

接下来,是第三碗……

“见识到了。”

当刘振云喝完第三碗海米汤时,陈健功竖起大拇指道,“我两碗都够呛。”

“到此为止吧?别撑坏肚子。”

许跃新说道。

“嗯,你不说我也不会再给老刘喝。”

陈健功面带感叹道,“老刘,我终于明白你怎么长这么高了。”

刘振云嘿嘿一笑:“那按身高比例算,老许至少能喝五碗。”

“可别,我饭量大,但喝不下这么多水。”

许跃新忙摆手道,“这不仅考验胃,更考验膀胱。”

“要胃强,还得胱强。”

“哈哈哈……”

陈健功、刘振云和梁左等人哄堂大笑,吸引来不少旁边同学的目光。

吃完饭,许跃新和舍友道别,肚子去上课。

和舍友不同届就是这样,绝大部分课都是一个人。

下午的课是中国文学史,授课教师是袁行沛教授。

袁教授是后世高中语文教材的主编,许跃新曾一次又一次在课本封面上见过他老人家的名字。

如今能见到真人,许跃新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听课听得无比认真。

下课后,他没有回宿舍,而是骑摩托回到家,打开电视机等待新闻联播。

1978年1月1日,北jing电视台创立新闻联播节目,而后更名为央视。

从那天起,这档节目就成为大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主流渠道。

根据许跃新记忆,今天将是国家宣布提高黄金收购价格的日子,电视上应该会宣布这件大事。

期待不安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过了一会,红色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紧接着是新闻联播四个大字。

“各位观众朋友,今天的新闻联播内容主要有……”

和后世不同,这年头的新闻联播主持人不会在片头播报时间,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许跃新耐心等待着,认认真真看了接近二十分钟。

直到国内新闻部分即将结束时,主持人终于开始播报他心心念念的消息。

“为提高各国有矿山、广大群众从事黄金生产、提炼、挥手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黄金收购价格由262.5元/两提高至390.625元一两。”

“太好了!”

很短的一条简讯,却足以令许跃新发出欢呼声。

他手上有11根大黄鱼,合计接近69两,当时买入价是290元一两。

按照提高后的定价,许跃新每两能赚到100元,69两就是将近7000块!
而这些黄金的总价值,也将来到将近27000元!
发财了,真的发财了。

现在该规划下一步的行动,即如何支配这笔黄金。

许跃新高兴之余,开启冷静的思考。

从260元左右提高到390元,人行这次把黄金的收购价格整整向上提高了50%!

而这,绝不是最后一次。

改革开放后,人行曾在短短数年内多次提高黄金收购价格。

1980年,黄金收购价格再次由390元一两,提高至500元一两。

1985年,人行一年内两次提高黄金收购价格,年初将金价提高至700元一两,9月1日又提高至900元一两……

单看纸面数字,黄金是个很不错的投资标的。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许跃新穿越前学习的是经济学。在经济史课程中,他了解到从1979年年底开始,社会即将步入快速通胀通道。

在这一年年底,经济主管部门决定提高职工工资,初步计划是给部分表现优秀的职工提升40%,实际执行过程中变为普涨,即人人有份。

相应地,物价也跟着起来了。

而后,就进入工资上涨-物价上涨-工资上涨的螺旋循环中。

从这个角度看,黄金在1979年后的涨幅,其实跑输了社会物价水平,也跑输了工资。

所以,许跃新这次投资黄金之初,就决定了只是短期持有,等吃完最迅猛的这一轮调整,就立即抛出,绝不长期持仓。

问题在于,如何抛出这笔黄金,以及抛出后把钱花在哪。

对于前一个问题,许跃新的思路是异地小步快跑,即前往郊区,乃至河北的一些城市出售黄金,每次的数量要小,频率要高,但不能在同一家金店。

至于后者……

许跃新正在思考中。

他的主业是写书,不可能花很多精力用于经营,做生意这条就免了。

他需要的是像黄金一样,买来后放着不动,即可自动升值的投资品。

不如,白银?
许跃新脑海中蹦出一个念头。

1979年下半年开始,白银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令人震惊的一场牛市。

1980年1月,因苏联入侵阿富汗,白银价格被推至49美元一盎司,短短半年不到时间上涨了一倍有余。

而想吃到这波红利,前提就是……

寻求机会,再度前往香江!

规划至此,许跃新心中已有成算。

而当务之急,则是将手中的黄金出货。

当然同时不能忘掉大姨子,她手里也有3根大黄鱼。

……

第二天一早,许跃新骑哈雷摩托,打算前往陈家。

结果车还没出科源社区,他就遇到主动找上门的陈艺雪。

陈艺雪今天身穿灰色长款羊毛线衫,一双美腿上包裹着肉色丝袜,脚蹬小靴子,外形高雅迷人。

“我正要找你。”

陈艺雪主动上前道,“你看到昨晚的新闻没?”

“看见了,上去说。”

许跃新低声道,调转车头开进地下室停好,和陈艺雪一块回到家中。

刚进屋,陈艺雪就主动取下挎包,打开后露出里边的大黄鱼。

“真像你说的,涨到了390一两。”

陈艺雪深吸一口气,语气难以置信道,“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卖了?”

“听我的,是不是没错?”

许跃新故意看着大姨子眼睛道,“你挣了钱,打算怎么奖励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