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将罪名全部交代之后,张彩便将卷宗交给内阁,至于徐泽的下场不言而喻,很快就被批复了死刑。
消息传到了辽东,傅元终于可以欣慰的笑了。
不过他还不满意,九边防御体系如果还是各自为战,找不到一个协同管理的人,以后依旧会出现这种问题。
九边需要一名有能力有魄力的官吏协同节制,就是不知道朝廷有没有这份打算,傅元想了想,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奏疏,让内厂给送去了朝廷。
同一时间,陕西布政司。
一封圣旨裹着雪花被送到了陕西,杨一清接了圣旨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皇太子亲自下令给他调去了大同府,同时升杨一清为节制大同、宣府、偏头关三边总督!
更让杨一清震惊的是,推荐他的人选居然是陈策。
要知道他之前还为了帮着刘大夏弹劾过陈策,那一次陈策就不计前嫌的提拔了他,现在陈策又一次提拔他到了更高的位置。
杨一清实在想不通,明明陈策都不认识自己,对自己也不了解,甚至都没见过自己一面,为什么就笃定他杨一清能胜任如此重要的位置?
如果有机会,杨一清真想去见一见陈策,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
等杨一清走马上任大同府,傅元的信件才刚传出去,当傅元听闻朝廷已经设了三边总督后,他忙不迭让内厂的人将自己的奏疏给收了回来。
他就说嘛,陈策肯定能想到这些事,他能想到的事,陈策又怎可能想不到?
现在三边设了总督,以后也会避免很多麻烦,不过傅元的目的不在这里,这次小王子已经在大明身上找回了场子。
他的威望已经在鞑靼部落建立了,除非大明能再开辟一场战争,不然小王子的地位会十分稳固,就是不知道陈策有没有这份打算了。
……
内阁六部的官吏此时齐聚在乾清宫暖阁内。
大同总兵官徐泽虽然被处理了,但鞑靼人屠杀大明商队的这个仇,大明也不可能视而不见,不然大明的天威会受到严重挑衅,其他小国会认为大明只能欺负他们这些弱小的国家。
对付鞑靼部落毕竟不能像对付安南那样,发动经济战,这些草原部落的经济并不依赖于商业和农业,他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和大明进行贸易。
就算有贸易往来,他们的经济体制也不会受到大明的控制。
今日朱厚照召见这么多高层来到暖阁,就是为了商讨对鞑靼部落发起报复战争的兵事。
兵部的燧发枪已经全部建设完毕,并且如期交付到了九边。
现在九边军队都在秘密训练骑兵和燧发枪的配合,内阁的建议是等边塞的军队适应一段时间,等边塞军队适应了燧发枪的强度,然后再和鞑靼开启战争,这样能确保大明在战争中取得绝对胜利。
兵部的建议是保险的建议,毕竟现在大明也冒不起这个险,一旦真战败了,那对大明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按照大明的性格,没有十全把握的战争,他们不会轻易开启。
不过朱厚照不想等,毕竟边关死了这么多人,若是大明过几个月再报复,那一切都没意义了。
费宏出列反驳兵部道:“自古以来,就没有谁敢说哪一场战争能有十全的把握。”
“如今我大明在外已经名声落地,我们还有红衣大炮兜底,就算正面打不过蒙古人,也不能战败!”
红衣大炮虽然主动进攻的能力稍微差了一点,但防御能力一定是一流的。
又加上现在陈策发明出来的燧发枪配合骑兵,边塞的士卒的战斗能力这些年都被培养出来了,加上如此利器,不可能轻易战败。马文升道:“兹事体大,实乃冒险行为,微臣建议殿下且隐忍一下。”
朱厚照摇摇头道:“忍不了!”
“大同府外六百多条命等着本宫给他们一个交代!”
“打!”
朱厚照厉声道:“给孤打!你们这几日给朕推举出来总兵官,无论如何要对鞑靼人来一场报复性打击!”
一众高层沉默片刻,也不再反驳,虽然有些冒险,但大明最起码有六七成把握,而且仇恨已经到了这里,若是不打,不说别的小国会对大明失望,大同府内的大明百姓,恐怕也会对大明不满。
“还有一件事。”
“孤打算另设一衙,报刊司,诸卿有什么看法?”
听闻朱厚照要单独对报刊设衙,一众高层心思各异,他们知道报刊司于皇权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旦报刊的舆论被皇帝牢牢掌控,那文官以后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但这些人各个都是人精,他们都知道此时如果反驳大朱厚照,恐怕会让朱厚照不悦。
于是众人纷纷道:“殿下,设置新衙兹事体大,臣等以为还是要让与百官一同商议,权衡利弊后,才做决定。”
他们虽然心里不赞同此事,但他们不能开这个口,那就等大朝会的时候,让马前卒开这个头,替他们冲锋陷阵。
朱厚照点了点头,道:“那就等十一月的朔日朝参,诸卿再一同商讨此事。”
“就如此吧,都下去吧。”
“臣等告退。”
朱厚照长长舒了一口气,他自己执政这几个月来,越来越感受到压力的巨大,难怪自己的父皇会累出病来。
幸好朱厚照在退朝后不需要时时刻刻去批奏本和折子,这些事朱厚照全部交给了刘瑾,刘瑾现在能帮他很大的忙。
刘瑾最近在内宫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已经超越了内宫所有太监的权力,俨然成为内宫第一人!
刘瑾将批好的折子给朱厚照送来,旋即才小心翼翼的道:“爷,内阁送来的奏疏都批好啦,没有什么需要权衡的重大事件。”
朱厚照点了点头,问刘瑾道:“吏部拟了调唐寅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的折子了吗?”
刘瑾摇摇头,道:“吏部那边还没拟,老奴已经给吏部施压了,但吏部说礼部现在不缺员外郎。”
朱厚照问道:“六部哪里缺人?”
刘瑾道:“工部缺个员外郎。”
“那就调工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