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下面的人的反应,令两人非常想看看到底是怎样的画作。
“不行,本王得下去看看!”宁王受不了了,丢下望远镜就要走下去。
“等等本王,本王也要下去看看!”
于是宁王便搀扶着安亲王下去了。
皇上都想下去看看,不过他看见熟悉的人,他便没动。
八公主看见是这三幅画就知道是温暖画的,毕竟温暖送过她类似的:“暖暖,这三幅画是你拿出来拍卖的吗?”
温暖点了点头:“嗯。”
“天,太厉害了!你这次出使东陵都是在作画吗?怎么画了那么多?”
“差不多吧!”几乎一路都在画,反正在路上闲着也没事干不是。
温玲和郑洋正好待在温暖他们对面的雅间里。
温玲看着台上那三幅画,瞪大了眼睛:“这画”
郑洋见她这反应:“你认识这个无名的画师?”
温玲在温暖的书房里见过这三幅画。
温暖回来后将所有的画拿出来分类,她无意中看见的。
但温玲也不敢将温暖的事说出来,她摇了摇头:“不是,我不认识,只是觉得太美了!”
郑洋听了这话笑了笑,他也不觉得温玲这种偏远小县出来的姑娘能够认识一个画师:“你喜欢?那我一会儿拍下来送给你好了!”
温玲听了这话脸一红:“不用,这怎么好意思!”
“三幅画而已!只要你喜欢就行了!三幅画不值得什么银子!”郑洋靠近温玲,几乎贴着她的耳朵道。
温玲的脸瞬间爆红,她微微将头偏开,心中小鹿乱跳。
温玉看着大家的反应,看见安亲王和宁王居然亲自下来观看,忍不住捏紧了手中的帕子,咬住了下唇。
这个无名到底是谁啊?在宁远县拍卖会看见他的画,在京城也看见了!
为什么每次自己有画拿出来拍卖的时候,他的画也出现,让她有种阴魂不散的感觉!
当然,温玉是绝对不会往温暖身上想的!
她以为温暖才刚成了徐大师的徒弟不久,也就能画画陶瓷上面的那些简单的画。
希望这无名真的是东陵国的人,她想入了安亲王和宁王的眼,成为他们其中一人的徒弟啊!
那样以后她在帝都都可以横着走了!
这比成为徐大师的徒弟更加厉害。
毕竟安亲王和宁王,有权有势。
主持人招呼了排在最前面的三个人上台:“三位客官,请你们先上台。为了避免人太多不小心弄坏了画作,所以每次只能三个人上台,一会儿再轮到其他客官。”
前面的三人依言走了上去。
主持人拿出了三个西洋放大镜:“三位客官,你们拿着放大镜看看。”
“不用,不用!我看得清!”一个人拒绝道。
主持人笑了笑:“这画的奥妙得用放大镜来看,才更看得清楚!”
那人:“”
有什么奥妙,需要用到放大镜啊?
三人接了过来,先是仔细观看了一番。
那表情惊讶连连。
主持人指导他们:“三位客官可以用放大镜看看这些人。看看这悬崖峭壁上有什么东西。”
几人依然拿着放大镜放在支持人提示的地方。
“哦!我的天!这树上的蛇怎么那么真!”
这蛇不用放大镜还真看不见。
“天,我看见这人的眼睫毛了!这画得也太细腻了吧!”
居然连人的睫毛也画出来了!
“天,这宫宴上的水果都画得像真的一样吗?这橘子放大后,我都以为是真的了!”
“妙!真的妙啊!这是怎么做到的!”
正在排队等着看的人,听了台上的人话,心里更加着急了,性子急的人,忍不住催促道:“上面的三位兄台,你们看完了没啊?后面还有许多人等着看呢!”“对啊!看一眼就够了,难不成你们还想仔细研究吗?”
在大家的催促想三人又看了一下,便依依不舍的放下了放大镜,下去了。
面对众人的催促主持人定下了一个时间。
然后大约过了两刻钟,总算所有人都上台观看完了!
只余下最后上台的安亲王和宁王,两人拿着放大镜在那里一点一点的细看。
雅间上大皇子看着两个老头还在那里研究,黑脸:“无名是谁?”
大皇孙:“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是这次出使东陵国的人。”
不然那里能做出这些画!
这次出使东陵的都是武将啊!有这个画技还当兵干啥?
大皇孙心想。
“瑾王!”
大皇孙诧异:“十七皇叔公,他还会作画吗?”
他从来没有见过啊!
“听父皇说,他会的。”纳兰瑾年已经很多年不作画了,但是他听父皇提起过,他作的画很好。
“如果是十七皇叔,那倒没有关系了。”
纳兰瑾年是绝对不会当安亲王或者宁王的徒弟的。
好不容易,安亲王和宁王总算看完回到雅间了。
两人议论着:“那画画得真逼真,放大看后才知道原来有人可以追求逼真,追求到如此境地的!难怪能让人生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没错!你们两个没有下去看看真的太可惜了!”
“这无名是谁呢,一定很年轻,而且应该是个女孩子。”安亲王道
“女孩子不会起无名这么中性的名字吧!”
大皇子这时开口道:“这三画其中有两幅是东陵国万寿节的情景,应该是十七叔画的。”
“十七?”安亲王听了若有所思。
应该不是十七那臭小子。他从来不画女的,更何况是舞女!
不是,他连人也不画!
活的东西,他只画畜生。
但是,如果不是十七,出使东陵的队伍里,还有谁会作画?
不行,他得问问皇上。
隔壁雅间的温暖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喷嚏:这是谁心里想她吗?
她自从有紫气护体,连喷嚏也不会打一个啊!
宁王是个不爱用脑的:“原来是十七皇弟画的啊!那倒想是他那个什么都追求完美的性子能作的画!”
~
台下开始叫价了。
起拍价是三千两。
然后一下子就有人直接叫出了五千两的高价!
“五千两!”
“六千两!”
“一万两!
“一万五千两!”
价格一直在升。
大家的热情高涨。
(本章完)